一百张老照片,带你重回八十年代的北大

时间:2025-04-05 08:02:08来源:实时发布网 作者:画眉

一张张泛黄的旧照,一块块散落的记忆碎片,翻开陈旧的相册,那段黄金般的燕园时光便被拼凑出冰山一角。毕业三十四载后,1984级社会学系校友罗新整理、提供一百张北大84级老照片,让我们跟随她的记录,回到八十年代的北大。1984年9月12日,开学典礼,2228名本科新生佩戴上北大校徽,在被选择的骄傲与庄严中,他们正式成为北大人。 纪念校徽校刊记录下这高光时刻,致新同学的信字里行间满是关怀与期待。院系合影、校门打卡,新生们在园子里留下第一份专属纪念。 84级社会学系校友入学第一天合影 清脆的车铃响在校园中穿梭,初入燕园,新生们的脸上洋溢着探索校园的喜悦。 东语系学子漫步校园未名湖、博雅塔、花神庙、石舫、鹊桥……曾在脑海无数次勾勒的美丽,如今得以近距离欣赏。未名湖荡漾着碧绿柔软的水波,塔影与耀眼的银色光点在上面浮动。鸳鸯绿头鸭们并肩凫水,在身后留下道道涟漪。岸边是幽深的古林,繁茂的树生长了百年,鸟儿在浓荫里唱出悠扬婉转的曲调,偶有小松鼠机敏地窜上树梢。 湖边留影流连于湖光塔影之间,在此刻终于有了圆梦燕园的实感。校园里的雕像是最热门的取景地,被风雨剥蚀的石碑与华表记录着悠悠的岁月,行走于其间,似乎随时能开启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…… 口音各异的学子背着重重的行囊,住进小小的寝室,来自天南海北,从此咫尺相伴。 西语系德语专业的同学们在宿舍前合影 自行车棚前留影 这小而温馨的空间装满了“拔丝”们数不尽的欢乐:谈天说地,举杯共饮,惬意读书,分享一台电视机的喜悦,一同品尝夏日西瓜的甘甜…… 温馨的小家静静等待着身披暮色归来的孩子们,无数次接过他们一整日的疲惫。“咔哒——”,熄灯声开启了一个奇妙的空间。月亮的清辉涌进宁静的寝室,伴随着布料摩擦的窸窣声,青年们在昏暗中围坐,第一声低语开启了每日夜聊,从趣闻到学习,从爱好到前途,直到最晚睡那人的话语声在深夜中落地,小小的屋子里渐渐此起彼伏地响起均匀的呼吸。 80年代的北大学生对于知识怀着热忱而纯粹的向往。他们在课堂上与师友探讨争辩,思维碰撞迸发出灵感的火花,对于学术的一腔热爱就此点燃。 生物系学子正在做实验 东语系听力教室 88年4月,俄文楼2层某教室里 物理系女生在物理大楼前 生物系女生在勺园合影,后面是留学生楼 北大学子爱学也“会玩”,各类艺体活动中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。 时任校长丁石孙慰问合唱团 北大艺术团的演出 化学系84级5班英语剧剧照 看崔健演唱会 演员中野良子来访 地质系获排球比赛冠军 地理系夺得校运动会团体冠军 84级新生运动会前八名成绩 曾雪麟给北大女足李警予签名 北大女篮参加北京“三八杯”比赛 北大长跑队参加比赛 男排队员们 TDK杯足球赛入学北大后迎来的第一场冬雪是冬日最闪亮的记忆。在白茫茫的校园里堆雪人、打雪仗,在雪地里写下名字和愿望,或许是北大人不可错过的冬日限定快乐。再约上好友去未名湖冰场,滑冰、坐冰车。暖阳下,透亮的湖冰折射出柔和的光,记录着彼时的欢声笑语。 北大三角地,宿舍区与教学区的过渡带,三条道路的交汇处。这儿人来人往,络绎不绝,预报讲座,张贴广告,是最热闹的信息集散地。成排的宣传栏,层层叠叠的纸张上,热火朝天的思想交锋曾于此处上演。 昔日燕园学子,转瞬间开启人生的新篇。临别前的点滴至今清晰如昨,温暖地留存在心底。 军训 慰问老山前线战士 1987年教师节,时任哲学系团总支书记王传亮带领84级学生去看望老师 敲响新年钟声 毕业留念毕业季将至,约上好友临别一聚。未名湖畔,石舫之上,草虫喓喓,把酒言欢诉衷肠。月光在湖水中摇晃,笑语声落下去,断续的歌声又响起来。 毕业前夕,同学们在北大的T-shirt上互相签名留念,T-shirt签满了同学的名字。 28楼238的同学们庆祝毕业 毕业前的散伙饭 生物系生物物理专业毕业照 84级学子的毕业证书上丁石孙校长的签名作者:1984级校友罗新照片来源:北京大学1984级校友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相关内容
推荐内容